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与同为宋代四大女词人的李清照、吴淑姬、朱淑真相比,张玉娘的命运就凄苦的多。作为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她们除了有过人才华外,她们敢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于追求自由与爱情的精神也是为人所称道的。 张玉娘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喜读诗书,能够过目成诵。张玉娘自小便喜好舞文弄墨,吟诗作对,时人以东汉的曹大家比之。诗《山之高》便是张玉娘所写,全诗如下: 山之高 山之高,月出小。月出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若,于山之南。忧心忡忡,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全诗颇有诗经之遗风,表达了诗人与情郎分别之后的相思之苦。 待张玉娘及笄,父母便其许佩给同时官宦世家的沈佺。沈佺长得琼姿俊朗、风度翩翩,且才情横溢。张、沈两家本有中表之亲,又是同乡,她们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常常在一起读书写字,弹琴作诗。张玉娘多才多艺,沈佺亦才情斐然,她们相互倾慕。订婚之后,他们就更加的情投意合了,时常写诗互赠。玉娘亲自做女红,为沈佺绣了个香囊,并赋诗一首《紫香囊》送给他。 紫香囊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重羞认旧繁华。 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沈佺的父母不幸亡故,从此家道中落,而张佺又无功名在身。张玉娘的父亲见沈家没落了,便有悔婚的想法。玉娘极力反对,玉娘父母迫于无奈只好做罢。但是对沈佺提出了要求:“欲为佳婿,必待乘龙”。于是,沈佺发愤苦读,希望早日取得功名。 沈佺要进京应试,玉娘就用自己的私房钱资助他,还经常寄诗给他聊表相思之苦。南宋咸淳辛未年,沈佺金榜题名,榜眼及第,时年才22岁。然而天不佑人,沈佺不慎得了伤寒,回家后便一病不起,玉娘知道后,写信给沈俭:“生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池!”以此来表达他们忠贞的爱情。 沈佺读信之后,亦回了首诗:“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高情春不染,心境尘难依。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不久之后,沈佺便离世了。 沈佺死后,玉娘悲恸欲绝,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父母见玉娘整日闷闷不乐,便打算给她说媒,玉娘知道后,严辞拒绝,矢志为沈佺守节,并作诗明志:“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父母见玉娘如此决绝,只好作罢。 就这样,玉娘在郁郁寡欢之中熬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6年光阴。景炎二年元宵佳夜,在一片喜庆中玉娘悲绝而亡,去找她心爱的沈郎去了,享年28岁。玉娘父母知她是为沈佺悲伤过度而亡,于是便征得沈家同意,把两人合葬于城西枫林之地。不久,玉娘的两个婢女相继忧伤而之一,连她养的鹦鹉也死了。张家便把她们都葬于沈佺、玉娘的墓旁,这便是松阳有名的“鹦鹉冢”。 他们的凄美的爱情故事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梁祝。清代著名剧作家,为他们的故事所打动,重新修葺了鹦鹉冢,并创作了传奇剧本《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他们的故事才得以流传,为后人所熟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yxtc/159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