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青春痘医院好不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6/9232929.html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缙云苗太守》写道:“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饶吹”。

诗句里写的松阳,就是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和“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的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

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丽水最早的建制县,一条松阴溪由西向东贯穿全境汇入瓯江。县城格局完整,文庙、武庙、城隍庙、药王庙、天后宫、太保殿等地标性历史建筑留存至今,贯穿整个古城的明清老街商肆绵延。

百余座保存完整的传统古村落组成了它独有的乡野肌理,常年隐于云雾之下的神秘气质却是松阳在他处难寻的魅力。但就如所有的古村落一样,技术工艺的脱节,生产力的滞后,渐渐带走了这片土地曾经的光泽,难掩没落。

松阳县,如何寻求出路?

做大地方支柱产业:茶产业发展样板

作为中国绿茶一类适生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大众喜爱的松阳茶。截至年底,松阳生态茶园达15.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亿元。松阳以全省4%的茶园面积,产出6%的茶叶产量,8%的茶叶产值,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来自茶产业。

茶在松阳绘就的,是产业兴、茶农富、村庄美、生态优的多彩画卷。

(1)建立标准

如何让外面的人知道松阳有好茶?如何让消费者愿意购买松阳茶?虽然松阳很早就开始了茶叶种植和生产,但市场开拓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摆在松阳茶产业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年初,松阳有了固定的茶叶交易市场,那时的市场设在城北国道边,交易设施非常简陋,茶叶产品也不分级。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多次搬迁,浙南茶叶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交易市场和中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被誉为“中国绿茶第一市”,是“中国茶叶市场价格风向标”。

年,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达8.26万吨,交易额达65.68亿元,引来全国20多个省市的多名茶商常驻,辐射和带动浙江及全国余万茶农和余万亩茶园,形成“小产区、大市场”的格局。

除了干茶市场,松阳在重点产茶乡镇建立了3个标准化茶青交易市场,搭建茶农与加工企业“原料”交易平台,使茶青直接成为商品,全县90%以上的鲜叶通过这里流通,实现了“细水长流”式的稳定增收。

标准化是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在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看来,松阳茶交易市场的建立,实现了“卖原料”到“卖商品”的转变,极大提升了品牌溢价。

(2)科技创新

茶产业是松阳县最富成效的产学研创新领域。松阳县先后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等7个国家级、省级项目。

秉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发展理念,目前,松阳全县拥有茶叶修剪机械余台,茶叶修剪机械化率达%。茶叶除霜机、喷滴灌、太阳能杀虫灯、信息素诱捕器……

年9月,“浙江省茶树种质资源圃”在松阳揭牌,松阳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丽水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三方签署“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长三角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协议,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安全保存的新高地,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科研院所提供更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

通过与院士工作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家、省市茶产业技术体系合作,松阳还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养殖等领域。

(3)拓展渠道

销售渠道。松阳农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山路崎岖、交通闭塞,成为“网红县”前,松阳优质特产一度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松阳茶叶积极拥抱电商和直播,探索线下+线上市场齐发力。年松阳实现茶叶网络零售额26亿元,同比增长%。年轻茶人把镜头对准茶农、茶园、茶市,一系列反映松阳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短视频让更多人看到并爱上松阳茶。

就业渠道。在茶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过程中,行业分工不断细化,松阳诞生了更多与“茶”相关的新职业,成为拓宽农村就业渠道的有效载体。目前,松阳已累计培育“松阳茶师”0余名,茶机商12家,发展采茶中介20余家,茶各类小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超2万人。

(4)打造品牌

品牌战略形成共富合力。松阳县建立区域公共品牌管理机制,实现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品控、统一配送、统一营销、统一售后服务“七个统一”,成功开设区域公共品牌天猫官方旗舰店1家,全方位进行品牌线上及线上营销推广,累计曝光量已达万余次,并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块链追溯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获得产品认证证书近10余款,累计纳入统一监管平台企业近家,覆盖松阳香茶种植基地面积近亩,新实现"浙农码"平台统一对接。

“松阳银猴”“松阳香茶”茶品牌共建共享,“松阳银猴”年品牌价值25.93亿元,“松阳香茶”成为浙江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

松阳还开展茶空间、茶文化街区建设,让茶元素融入大街小巷,实现“卖茶”与“卖文化”的深度融合,已打造精品茶主题旅游路线8条,培育茶主题民宿60余家,实现经营性收入多万元。

科技和文化是品牌的底层逻辑,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指出,松阳茶产业发展壮大正是充分发挥了二者的协同作用,使松阳茶品牌增加其核心竞争力和产品核心价值。

未来,松阳致力于打响“中国有机茶乡”金名片。以“有机发展”为产业引领,越来越多的茶农和茶企开始探索有机茶的转型之路,推进松阳茶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今年,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的“松阳茶叶在线”也即将上线,其最大亮点在于赋能“中国有机茶乡”建设,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智慧监管。

优化二产布局:四大特色工坊

如何赋予乡村的地方产品更高的文化与经济价值,让它们在当下能够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从而让村民继续加工与生产,是乡村经济与社会复兴过程中的难点,也是突破点。

近年来,浙江松阳从拯救老屋、特色工坊建设等工作入手,植入多元产业,激活乡村业态。采取“建筑针灸”策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供销系统完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系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1)豆腐工坊:不仅是生产空间,还能展示传统制作工艺

豆腐工坊位于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以各种豆腐产品为特色。传统家庭作坊制作的豆腐无法达到食品认证的标准,销路并不广泛。现在的豆腐工坊在村级成立了原材料和加工户的合作社,使得传统豆腐制作工艺的品质得到了提升,整体运营由合作社完成,村民成为了直接受益人。现在也有不少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坊内的所有生产空间的设计以及设备的选用都达到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保证了豆腐产品的质量。从而工坊的产品能够在大城市的超市中售卖,这也使得村庄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提升。

(2)红糖工坊:村民生产、活动的舞台

红糖工坊位于松阳县樟溪乡兴村,红糖是重要的村产业。这里的村民至今保留着古法工艺制红糖的传统,已有上百年历史。红糖工坊兼具红糖生产厂房、村民活动和文化展示,是衔接村庄和田园的一处重要场所。

红糖工坊投入使用后,不仅极大改善了传统小作坊式脏、乱、差的生产条件,使传统红糖加工走向产业化加工的道路,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吃—品红糖、住—红糖特色民宿、游—甘蔗田风景,购—传统红糖产品、娱—体验红糖加工”的红糖旅游系统,提高村民收入,增加村民文化自信;而且成为了村庄的公共文化场所,已经举办多场木偶戏演出及体验传承活动,这也是拓展工坊功能作为剧场空间的设计意图的体现。

(3)米酒工坊:整合原有家庭作坊,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米酒工坊整合了原有的家庭工作坊,搭建了一个可标准化生产、商品化经营的联合空间,以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米酒生产在传统手工酿造工艺基础上,配备了现代化的过滤、杀菌、灌装系统,新厂生产的米酒可销往省内外市场。

(4)油茶工坊:山茶油制作工坊和体验的休闲空间

油茶工坊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工坊采用传统木结构和夯土墙建造,内有一个水碓子和两套木质的榨油机。年10月,工坊进行了扩容改造,成为村民和游客共享的山茶油制作工坊和体验休闲空间,同时延续在传统村落改造中的建筑针灸策略。

唤醒沉睡的资本:一键重启的古村落

松阳是乡土中国的样本,保留了国家级历史名镇,71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古村落,数量华东地区第一,是乡土建筑形态最丰富、宗族文化保留最完整、民俗文化传承最有特色的县域之一。

以拯救老屋、乡村振兴为出发点,松阳当地政府建立了“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优秀社会人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央美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设计团队,入驻浙西南山乡把脉乡村建设。

松阳县以“试点三种模式,探索混合所有制下的文旅融合新机制,全面推进文化引领的乡村复兴实践”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实施改革举措,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松阳实践”。

(1)“政府+村集体+村民”模式

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专项工作组、财政资金扶持导向等方式把好方向;村集体以经济合作社和县强村公司组建运营公司,参与利益分成;村民通过加入经济合作社、组建专业合作社、参与村庄项目建设服务等方式,获取收益。

原乡上田村,以“乡愁”旅游为切入点,通过引入设计团队,盘活闲置资产资源,高品质完成民宿综合体区块和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培育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多元经济业态的新实践。

原乡上田半岭民宿,一家集精品民宿、文化体验、有机农耕、乡村生活为一体的集体经济的民宿综合体,定期组织传统手工艺体验,农作体验等乡趣活动,为大家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2)“工商资本+村集体+村民”模式

该模式通过引入外来有情怀的文旅企业团队,参与村庄的经营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化,村民通过村集体与外来工商资本合作,获取收益。

近年来,村民通过房屋租赁流转、农产品销售、劳动力就业实现了就地增收。陈家铺村引入先锋书店、飞茑集、云夕国际等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文创产业和乡村民宿等产业,成为网红打卡点。

村集体依托特色产业番薯干,成立番薯产业合作社,与先锋书店、飞茑集等进行合作,实行统一原材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商标包装和统一定价销售,实现销售价格和数量的双增长。

(3)“政府+工商资本+村集体+村民”模式

该模式以政府为指导,村集体与外来工商资本(经营团队)合作进行项目运营,村民通过加入经济合作社、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获取收益。

近几年,松阳以引入艺术建筑为契机,推进全县域乡村博物馆建设;松阳以文化引领的乡村探索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团队来松阳开展建筑艺术、乡村振兴等主题的研(游)学。

石仓有着大量保存完整的契约,从地契到婚契,从房契到山契,可谓是“宝藏石仓”。契约博物馆让曾经以为消失殆尽的乡土文化、生活,穿越百年完好展现在人们面前,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那个被尘封的时代。

鸣珂里文化民宿通过“文创+乡村”的发展模式,对当地农产品、特色物产、传统手工艺、非遗种类进行梳理挖掘,创新研发,激活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业态,让石仓原住民也参与到乡村文创产业的打造中来,实现共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几组数据或许可以为这场“拯救老屋”行动进行阶段性小结:近四年来,松阳县常住人口增加了余人;年底,全县已发展民宿家、床位张,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1%;松阳县近三年旅游收入增幅均居丽水市第一,年均增幅达43.9%。

可贵的松阳实践

作家冯骥才曾发出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有数据显示,我国各级传统村落总数约3万个,其中全国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都与传统村落的密集区高度契合,0多项国家级非遗和多项省市县级非遗,绝大部分都在传统村落里。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以松阳县为代表的传统村落及其保护近年来正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如今,松阳的传统村落复兴仍在继续。国家级传统村落上田村、始祖系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有着江南“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杨家堂村、完整保留着清嘉庆年间乡绅修建的39号古民居的松庄村以及建于明末清初的酉田村等,拥有着厚重历史的传统村落不断涌现,而这些连接着历史与现代的地方正在保护性改造中重新焕发着新的生机。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指出,松阳乡村振兴的最可贵之处,是从思路、方法到落地,都提供了一整套经过验证的实操之术。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是松阳探索出了乡村振兴中必须坚持有主导产业的基本发展路径,做到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第二是松阳探索了一条非城镇化的乡村振兴之路,既实现了对乡村人文生态的保护,又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全县域的“永不落幕的民俗文化节和当代艺术展、永不闭馆的乡村博物馆、永不停歇的乡野运动场”三大文化品牌;

第三是松阳探索了一条在保护和修复资源前提下的乡村旅游、乡村民宿成功发展之路,这条路对当下全国文旅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yxly/152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