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对于摄影师,拍摄风光尤其建筑时,讲究的是横平竖直。不仅地平线要平,而且建筑的线条要尽量的垂直于地平线。谨记这条规则的我站在延庆寺塔前的时候,我却不会拍照了,从上到下,这座塔就没有一条垂直的线条。

站在景区的大门内,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往塔的方向看去,原本应该左右对称的塔却很明显的往右边倾斜。不仅如此,你还会发现,脚下的这条路并没有笔直通往塔的大门,在方向上也是歪的。按照正常的拍摄方法,由于视觉差,感觉整个塔倾斜的十分厉害,仿佛下一秒就要坍塌下来。

事实上,这座塔可能从建成之时就开始倾斜,在清乾隆年间的《松阳县志》中就有记载:此塔倾斜由来已久,时人称之为“醉翁塔”。根据最新的测量数据,整座塔向东南倾斜了2°12″,偏心距一米多,与苏州的虎丘塔相似。一南一北,构成了两座“东方的比萨斜塔”。

谈起这座塔的历史,就要从塔一层的一块砖头说起。进门后右手边的转角处,有一块被磨得有些平滑的方砖,上面刻着依稀能看清的几个字“淳化五年”。众所周知,古代建造大型的建筑,都会将年代、监工等信息刻于砖头之上,以便日后追责。淳化五年即公元年,这与史书上记载,塔于北宋咸平二年开始建造,咸平五年落成相符。并且,自此之后,历经千年并未大修或重建,且从塔身构造到木构出檐都没有发现后人修缮的痕迹,一直屹立于此处,堪称江南诸塔一绝。而它如今的历史,与杭州著名的六和塔相比,还早了一百六十多年。

沿着塔梯而上,由于廊道狭窄低矮,一般人都需要弯腰屈膝,更何况我这个一米九的身高,一不小心就会与墙壁来个亲密接触。但当你真正站到塔上回廊处远眺,感觉整个人都往一边倾斜。仔细观察,在塔的每个拐角处,都会有一个铁片的设置,上面有类似十字形的标志,这便是特意设置用来检测塔的倾斜度的。

仔细观察塔的木质结构,虽然都刷了油漆,但有的榫卯是平整崭新的,也有些许是残缺不堪的。这是因为,虽然塔身的砖石结构保存了千年,但木质结构早已毁坏殆尽,只有极少数的骨架和残骸。最终,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千年古塔,在年对塔的木质结构进行了重新的修缮。

绕着长廊走一圈,会发现每一个面上的拱眼壁处,都有一幅壁画装饰。经过岁月的冲刷,早已看不出全貌,但依稀可以见到仙女飞天的样貌。据资料记载,这上面不仅有朱画飞仙图,更有宋、元、明各代的题记。

站在塔上往景区大门看去,依稀可以看到远处的独山。独山、延庆寺塔和旁边的松阴溪,恰好形成了一条传说中的龙脉。高高的独山是龙抬头,松阴溪是龙身,而这倾斜却不倒的延庆寺塔便是龙的尾巴。虽然只是传说,这样一看确实很有道理。

走下塔楼,再回头看看牌匾上的“延庆寺塔”四个大字,才发现最后一个塔字也是歪的,只是歪的方向与塔歪的方向相反。据说是当时请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书写时,为了“中和”塔的斜度,故意为之。

纵观历代的佛塔,或毁于战乱,或湮没于天灾,多为后世重造再建。在大家纷纷吐槽雷峰塔重建后装上电梯时,再看看眼前这座饱经风霜千年不倒的延庆寺塔,殊为不易。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yxcz/150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