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前晚20:53分

CCTV-10

《中国影像方志》松阳篇播出

咱们松阳又上央视啦~

一起来看节目

先睹为快吧~

  中国的文人雅士历来对松树充满了热爱,歌以咏之,诗以赞之。 松阳因“松”而名,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如今,“可容三十人坐”的巨松虽然早已不在,但“松阳”两字却延续至今。

  从件历史文书中品读江浙商业文化和契约精神

  在松阳县大东坝镇的石仓,有一批多达件的民间商业文书,时间跨度自清雍正时期到民国,长达余年,这批古代商业文书被历史学者称为“石仓契约”。

目前在一个村庄所发现的同类文书中,“石仓契约”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首屈一指。

  大至数千亩的山场、水田,小至一头猪、一棵树、一两块钱的民间借贷,这些物权转让和买卖时订立的契约,记录着旧时松阳乡村生活的真实图景。

  通过这些文书,人们会发现,在早期的农耕时代,松阳就以其独特的优势培育出了自己的商业文化和契约精神,并以文本的形式固化下来。

  这也是松阳传统农耕文明得以长期保存和发展的基础。

  这里被誉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在平卿村,“立秋福”是一年中四场祈福活动之一,正式的“立秋福”仪式在立秋当天上午举行。

  每当此时,外出的村民们会不远千里赶回参加。

  祈福的前一天晚上,平卿村的男人们举着龙灯,沿着整个村庄绕行一周。这是“立秋福”的前奏。

  龙灯会经过每一家的门前,寓意将秋的福气带到了各家各户。

  据说,“立秋福”自平卿村建立起就开始举行,至今已经延续了六百余年。

  在松阳,许多村落中保留着类似的乡祭风俗。如小吉的“迎神福”、汤城的“四季福”、竹溪“摆祭”、高亭的“迎神赛会”等。

  年8月,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首次到访松阳,他就为那片“残存的江南田园”深深吸引。

  之后两年多里,他多次深入考察当地乡村的建筑和文化,把松阳誉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年,“田园松阳”被确定为县域发展的长远目标。

  “田园松阳”并不是要恢复简单的传统灌溉农耕,而是要实现传统田园经济向新田园经济的转变。

  年12月3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松阳县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首批示范县。

  年4月14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推动的“拯救老屋行动”在松阳正式启动。

  凡事必须集才智和劳作后大成之

  松阳民居古朴雅致,极富中国传统乡间宅院的美感。建于清代的黄家大院就是其中的代表。

  黄家大院三直三进,最为瞩目的是前院集成堂。

  因其雕刻均围绕“寿”字主题,牛腿和雀替上总共雕有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也被称为“百寿厅”。

  在这座宅院主人的后人眼中,集成堂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她的外表。

“集成”意为凡事必须集才智和劳作而后大成之。

  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这背后藏有一段家族往事。

  黄家以松阳特产晒红烟发家,经过几代发展,完成了黄家从富户到望族的转变。

  自清道光年间开始,黄家历经三代人,前后花费六十年,修起了这座大院,为的是寻求安定祥和,家族延续。

  年(民国元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黄家。

  曾加入兴中会并捐款支持革命的黄秋光,突然被当时的处州军政都督抓捕,以未剪辫子假革命为由打入死牢。

  最终,黄家筹集了五万五千块大洋,才将黄秋光赎回来。

  虽然他死里逃生,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却一朝散尽。

  面对这样的绝境,黄秋光却并未一蹶不振,作为家族的顶梁柱,他设法借来本钱,从零开始,重振家业。

  黄秋光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只有“集成”,方能守住家人的团圆、宗族的兴旺。即使家道中落穷困潦倒之际,秉承“集成”理念,依然可以东山再起。

  5年,黄家大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历经2年多全面修缮后,黄家大院正式向游客开放。

  今天,这座筑构布局精巧,木雕技艺精湛的院落式建筑,不仅堪称浙西南民居的典范,它所凝聚的“凡事必须集才智和劳作而后大成之”的价值理念,更是留给松阳人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从农耕时代的桃花源,到工业化时期的迷茫困惑,再到当下的田园松阳,今天,这里保存着中国古代县域生活的所有要素,这里留下了丰富多样的耕读文化遗产,这里因珍视传统而生机勃发,这里是古典中国当代传承的一个缩影。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来源:松阳广电综合央视科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yxtc/99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