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丽水旧称处州十县

除了现在的九县市外

还有一个宣平县

早先的宣平县于年撤消

它的所属地域分别划归毗邻

的武义、莲都、松阳三县(区)

宣平县城在现武义县的柳城镇。明景泰三年()析丽水的宣慈乡、应和两乡及懿德乡北部置宣平县,以鲍村(今柳城)为县治。年国务院决定撤消宣平县建制,将其原辖区的柳城、上坦两区及直属镇共16个乡镇并入武义县,曳岭区的5个乡镇划给丽水县。

宣平与武义有诸多不同:

一、历史不同,宣平早在宋代就已形成宣平溪流域的文化中心,自明景泰三年(年)建县到年撤县,达年之久。

二、经济不同,宣平属山区经济欠发达、人才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落后。

三、隶属不同,宣平与武义历代不属于同一个郡县(两县建县到撤县前分属丽水和金华);水系不同,宣平属于瓯江水系(武义则属于钱塘江水系)。

四、语言不同,宣平话是吴语丽衢片处州小片的一个地点方言(武义话则是吴语婺州片的一个地点方言)。

五、风俗不同,宣平与武义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

六、中心不同,宣平离武义近百里路,方圆几十里并无大镇,宣平为宣平溪流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宣平县志》始修于明成化年间,至民国,先后编纂或增补九次,共出过九个版本。清光绪四年的《宣平县志》,内容包括疆域、山川、田赋、兵制、水利、艺文、物产、列女、人物、寺观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宣平的地理区域、历史沿革、行政、礼仪、风俗、名人、名胜、特产、诗赋等。书中还附录了当时宣平的县治城图、文庙图、鳌峰书院、城隍庙图以及岱石流霞等清代宣平八景图。

历届《宣平县志》都记载,宣平与缙云交界,但《缙云县志》一直没有这个方面的记载。近日,我仔细查找了各方的资料,对照水系、村庄,得出个结论,有县时期的宣平,确实曾与缙云交界,地点是雪峰村以西的宣平溪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上的一小片山脊线,长度约二公里。

缙云初置县于隋唐之际的李子通吴明政四年(),《旧唐书》“升永康为丽州,分置缙云县。”是时唐朝势力尚未过长江,江南道基本为李子通所据,吴明政四年,也就是唐武德四年。

按我多年的分析研究,这时的缙云境为后来的美化、仙都、景福、万安,以及今仍属永康的孝义诸乡和武平乡的苦竹畈以上的洋溪流域组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永康分作完全的两半,县城胡陈也正好居中。此时的缙云县应该是与东阳县交界的。

“武德八年(),唐废丽州和缙云,仍永康。”武周万岁登丰元年(公元年)十一月,又分永康南境和栝苍北境,重设缙云县,属栝州。

按后来的情况来看,永康的孝义乡和武平乡的苦竹畈以上的洋溪流域并没有划入,而孝义乡东边与仙居接壤,南北为缙云、东阳相夹,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三公里,所以根本没有与缙云交界。可历代的《缙云县志》却错误记载了缙云与东阳交界,造成这个的原因是写志的人没有到达过实地察看,误以为是交界的了。

民国24年()8月,划永康、东阳、缙云、仙居、天台五县之边缘山区,设“大盘山绥靖区”,俗称“五平县”。民国28年(年)6月,划缙云县之双峰、金峰、润川、龙门、湖中等5乡(即原美化乡之28都、29都),永康县之盘峰、五美、翠蜂3乡(即原孝义乡之45都、46都、47都),天台县之飞山乡(原大西乡37都),东阳县之33、35、36、32(部分)、28、29、30等都乡,为磐安县境。总面积.27平方公里。年在“大跃进”中撤销磐安县,全境并入东阳,缙云直接与东阳交界。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恢复磐安县建置,11月10日与东阳县分开办公。缙云又与东阳不再交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yxtc/99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