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播放

年终盘点

浙西南山区,瓯江上游,藏着一座有着年历史的小城——松阳,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这里有着华东地区数量最多的传统村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淳朴善良的人们。近几年,摄影师来了,画家们来了,设计师来了……他们感受这片土地的田园之美、传统之美,并将之展现给世界。

年,在松阳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哪些美丽故事?留下了哪些美丽记忆?让我们细细数来。

01

“拯救老屋行动”重焕乡村生机

在横樟村,一位84岁的老人在休息,她的老屋正被修缮。张潇文/摄

年初,松阳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确定为唯一一个“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探索私人产权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缮和利用的经验。到年底,“拯救老屋行动”成效显著,全县多栋老屋被列入拯救计划,栋老屋已修缮一新。破败的老房子一幢幢又“活”了,并推动民宿、旅游、生态农业等的发展,给乡村经济复兴带来了新契机。

工人们在大东坝镇修葺老屋。孙丽雅/摄

02

大地艺术在松阳乡村生长

年,众多知名建筑设计师来到松阳,将一个个村庄独有的传统变成了建筑设计的内核,展现这片土地的生活百态。

会新陈代谢的建筑——竹林剧场

松阳高腔在竹林剧场上演。

从明代画家仇英的《独乐园图》里,可以见到古人的妙想:以天然的竹子来做围护空间。这种对自然的崇尚,也体现在了今日的松阳乡村建设之中。

明代画家仇英的《独乐园图》。

松阳漫山遍野都是毛竹林.哈佛大学毕业的优秀建筑师徐甜甜就地取材,直接利用生长的竹子,像编竹筐一样,用天然竹子围合出一个类似穹顶的自然空间——竹林剧场。

竹子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老竹子死去,新竹子长出,这样每年都可以进行更替,把老竹子砍去,把新生的竹子重新编织进来。竹林剧场也就成为了一个会新陈代谢的建筑。在这里,时常上演浙江省最古老的汉族戏剧剧种——松阳高腔。

用石头筑起的博物馆——石仓契约博物馆

石仓契约博物馆。叶翀/摄

契约博物馆位于在松阳石仓古民居核心区域--六村,整个建筑依山坡而建,与山体融合。

房屋墙体全部采用当地常见的石材砌筑,石砌的墙体就像是契约精神一样坚实厚重根植于大地。在松阳,石材被应用于基础和河岸堤坝建造。契约博物馆使用与河岸相同的石材作为建造材料与进入场地的路径引导。

石仓契约博物馆(走马灯舞)。姜晓东/摄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进行布展阶段,将展示契约与土地、账本与工业、分家书与生活,通过这一系列的契约文书展示,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那个被尘封的时代。

03

举办中国松阳当代国际艺术展

9月12日,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艺术家齐聚松阳明清老街,现场创作百米长卷,开启松阳当代国际艺术展的序幕。邱莹莹/摄

中国·松阳当代国际艺术展是松阳县首次举办与国际接轨的艺术展,所有的程序都依照国际标准进行。

图为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保罗正在绘画独属于松阳大木山茶园的条形码。

 “艺术家到松阳最大的意义在于推动了松阳艺术对接国际的步伐。”中国抽象艺术家协会会长文集先生表示,各国艺术家把他们的文化带到中国,结合中国的特色,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传播理念,对松阳来说是一次机遇。

04

越剧《张玉娘》首次亮相国家大剧院

《张玉娘》剧照。裘敏婧/摄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越曲声声萦绕于耳,观众掌声良久不息。9月19日晚,由松阳县县委、县政府和浙江省越剧团共同打造的大型原创历史文化名人传记——越剧《张玉娘》,首次亮相国家大剧院。该剧以张玉娘所作的13首诗词串联始终,将女性的温婉细腻、文人的傲骨豪情跃然台上。

此次演出共吸引了近人观看,剧场座无虚席,赚足了台下观众的掌声和眼泪。

05

夏克梁带领“边走边画”团队走进松阳

夏克梁带领“边走边画”团队走进松古村,用画笔绘乡愁。

8月12日,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夏克梁带领"边走边画"写生团队,进驻松阳县枫坪乡沿坑岭头村,进行为期10天的艺术创作。"边走边画"团队看中了松阳村落的古朴与生机。团队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工作者和绘画爱好者,长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yxtc/98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