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即王道 说起银魂,自然绕不开吐槽。 且看《银魂》真人版上映,观众叫嚷着从来只见“真人毁原作、未见原作毁真人”。其实在观众吐槽之前,原作就已狠狠下手。 没错,吐槽本就是银魂的同义词,在这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以前这叫“发牢骚”,被嫌弃,如今什么都能用吐槽代替,很流行。但是,吐槽到底从何而来?怎样才算完美吐槽? 从搞笑到吐槽 追本溯源,吐槽是由日漫发扬光大的,而且和搞笑脱不开干系。 早期的搞笑漫画大多是用人物动作来逗趣,比如赤冢不二夫的《阿松》和《天才傻瓜》等作,当一个人跑步的时候给他画上六只脚——“嘿~溜之大吉”,平添滑稽味。 这些搞笑招式影响了后来的众多漫画家,高桥留美子就沿用了不少类似的搞笑技法,而且在这基础上发展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乱马1/2》中,刚出场不久的乱马便遭遇了“桌袭” 还有一个经典动作:颜面凹陷拳。其实银魂也用过,但大多只是无关紧要的镜头一闪而过罢了。 把夸张处理的充满趣味、可爱与天真,成了屡试不爽的方法。 从昭和到平成年代后,动作搞笑变得不够新鲜,吐槽也慢慢在漫画里流行起来。吐槽的源头是漫才,一种喜剧的表演:一个人负责装傻卖乖,另一个人则要抓住合适的时机,拆对方的台。跟相声挺像的,想想于谦老师你大概就明白了。 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观众们的笑点越来越高了。看腻了老套的大锤子砸人,发现玩梗才是当下的流行。 还是举《阿松》的例子吧,新版的TV动画就不再拿“六个人长得一模一样”作为卖点了,而是强调每个人迥异的性格,以及无处不在的吐槽。 第一集甚至因为恶搞了太多动画,被禁播了 《男子高中生的日常》也是一部吐槽神番。值得一提的是,在银魂里扮演新吧唧的菅田将晖,在《男子高中生》真人版中出演的也是一个平凡的吐槽少年,忠邦。 银魂真人版中的菅田 《男子高中生的日常》里的菅田 吐槽,都是针对人物的缺点展开,结合情景和时代更显有趣。过往,不用主要漫画人物的缺陷/瑕疵是为了让观众产生认同感而设置,一旦针对角色缺点吐槽(攻击、开玩笑)会影响人物在读者心目中的认同感,不得不说,消费者的成熟,对各种漫画故事套路的熟悉,使得吐槽反而让读者更有认同感,于是,吐槽反而成了拉近作品跟读者关系的捷径。即使针对各种“看不惯”吐槽,也得确保好笑,这样才能显得不那么讨厌。 没错,吐槽跟攻击关键的差别是准确和有趣,幽默无敌。 完美吐槽的银魂 刚开始,银魂没什么主线,但就是让人欲罢不能,这归功于密集的笑点,还有每次都让人“嚯”的一声惊叹的吐槽。 先保证你的脑子里有点儿货 多储备一些好玩的梗总是好的,不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如果你什么都吐不出来,在朋友圈里直接给人家评论一个“哈哈你家狗真丑”可一点都不好笑,顶多算是人身攻击,别给人添堵。 在银魂里,大家都有着丰富的ACG知识储存量,也经常拿明星开涮。 稳准狠 而最近的漫画里,平日里的冷酷girl今井信女,也语出惊人了一回。 还记得《杀死比尔》里拿着锁链的杀手女高中生吗?让人忍不住怀疑俩人是来自平行世界的 这些都只是一闪而过的小梗,还有的一整集都在吐槽同一件事儿。山崎潜入攘夷志士组织,参加入选考试的那次,就围绕着”成龙的鼻子很大”这个槽点开整了。 考试刚开始,桂给大家出了一道题: 先别急着想正确答案是什么,你以为银魂这么容易就让你答对? 你不过是只注意到了成龙的鼻子吧? “问题四:真选组10人攘夷志士6人,在路上碰了个正着,面对疯狂进攻的真选组,三名攘夷志士牺牲了,不屈不挠的攘夷志士杀了两个真选组成员,混战中,真选组又有两人负伤,但又来了六名增援…… ——那么,成龙的鼻子有几个?” 这完全跟攘夷志士没关系了好吧 同一个笑点出现三次是最正好的,空知也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你猜怎么着,成龙的鼻子梗出现了三次以后——成龙本人突然破墙而入,炸裂! 这些大大小小的梗,在日语里面叫做捏他(ネタ),翻译过来就是桥段的意思。除了恶搞名人,各种动画和漫画的捏他也是应有尽有。 剧场版《永远的万事屋》刚开始不久,画风突然变成《北斗神拳》,这个时候的bgm也十分应景地变成了名曲《将爱追回》。只不过由于版权问题,曲子是重制版,歌词也从“youはshock”改成了“Iamshock”,让人佩服制作组的用心。 只有吐槽的人才是那个“正常人” 总悟实在是很适合剑心的扮相 还有银桑最经典的找时光机 脑洞够大,及时接梗 除了捏他,银魂还特别喜欢玩点荤段子,文字梗。这讲究一个即时反应,要是都过了10来秒你才终于想起来怎么接话茬,答应我,就千万别再说出口了。 还有什么比神乐一脸正经地说出“小鸡鸡”更萌的吗 空知曾经说,他最爱画的角色就是桂了,因为他脑洞总是很大,而且“老是在装傻”,特别容易找到槽点。如果你生活里有这么个秀逗的人,好好珍惜吧,愿意逗人笑的人都不会坏到哪儿去的。 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的日常生活,太多烦心事,总有时候觉得这真是个糟糕的世界,一切都值得吐槽,不吐不快,要吐就要吐的稳准狠。 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像老美那样直白地互怼,日本人更喜欢说一些荒谬的话,传达一种暧昧兮兮的搞笑。皮里阳秋、弯绕机锋,才算吐得有深度。 在银魂的漫画附录里,一位40岁太太发出了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山崎要一个人打羽毛球呢?”空知解答说: “这位太太,搞笑如果解释得太明白就变成死拳了!” 你看,笑点一经拆解就完蛋了,尤其是日式的冷笑话,如果不能飞快地理解,就会变得跟泡发了的面条一样没滋没味。 小可爱山崎就在你身边 再想想微博段子手大咕咕咕鸡,给你的就是这种“哈哈哈莫名其妙不过好好笑”的感觉,也说不出具体哪好笑,但是这种荒谬感就是让你欲罢不能。 但也别学的太走火入魔 你身边可能也有这么号人物,他们看着不太自信,共同点是都喜欢看《搞笑漫画日和》和《万万没想到》。每次说完一句话,总要习惯性地自我吐槽一下: “啊这个好像是有点奇怪好吧我随便说说的不要理我。” 语气平淡语速极快。往往我都没听清楚说了什么,只能回答一句:“啊?” ——还是别这样了,有时候二次元里的规则真不太适合我们,慢一点说话,信息量别那么大,才更能表达出你的想法。 一种温和的嬉皮精神: 吐槽漫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但是这还不算完,吐槽本身已经完全融入当代生活了。下班回家,又累又烦,刷刷朋友圈吧,调侃调侃那谁的自拍,再鄙视一下某个爱装逼的戏精。 可问题是,我们干嘛这么爱吐槽啊? 甚至连新的emoji看上去都像是专门为了吐槽设计的 前几天,为了给看真人版预热,我又找出了红樱篇的剧场版打算复习一下。在影片的尾声,桂想要劝高杉停止破坏这个国家,却没有成功,只能无奈地说了一句: 银时回答说:“假发,如果你改变的话,我第一个砍的就是你!” 这个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点儿什么。 当松阳老师被杀,银时、桂和高杉的信仰崩溃,三个人便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后来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了,高杉选择毁掉这个杀死了老师的世界,而银时却还是固执地活着。 这个设定之所以迷人,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银时不想去改变这个世界,也不想被这个世界改变。嘿,这简直就是当代年轻人们的启示录,顺着时代走,却并不拥抱时代,坐在一旁吐吐槽,也是很爽的。 所以,别跟我提成功学,“精英”什么的一点也不酷,疯狂英语现在看来就是个笑话,至于马云……谁还想着成为马云啊? 就好比,每个人的高中里都有几个励志人物,成绩中上,课间也钉在座位上学习,所以你永远只能看见后脑勺。但是一方面,他们的名字你后来压根儿就记不清了,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会很快意识到,在洪流般变化的城市里,学历根本无足轻重,该心碎的时候还是会心碎,该解决的麻烦事儿一个都不会少。 所以你宁愿和朋友们一起看看电影,从《志明与春娇》到《志明救春娇》。反复看,和不同的人一起看,像是个仪式。证明世界在变,你周围人在变,而你还是个不变的垃圾。 半夜两点是朋友圈最心碎的时候,也是吐槽的高发时段,每个人在这时都是最脆弱的。大城市里,每个人都在寻找同类,边缘人群,亚文化,各色光怪陆离都能够在这里被容忍,就像银魂里的江户一样,都是小人物和垃圾,但是垃圾怎么了?垃圾有垃圾的温柔。 我们也学会了更聪明的生存之道。权威不好玩,吐槽权威才好玩。所以,作为正统价值观的绝对代表,春晚也就演变成了大型网络嘲讽party,在微博上敲几个字,就能完成一次温和的抵抗,实在是很划算的。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在美国大学演讲,歌颂美国的空气有多诱人的女孩,能引起互联网上又一轮颅内高潮:我们见过太多拿腔拿调又毫不真诚的东西了,她再这么一摇头晃脑,就更令人厌恶。这甚至和国籍毫无关系,回忆一下小学时候每周一的“国旗下的演讲”,还没睡醒的你被逼着听的那些废话,和这个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这似乎也解释了《吐槽大会》里李诞和池子的走红。在其他嘉宾多多多少都“端着”的时候,就他俩最接地气,才显得真实可爱。 《吐槽大会》的李诞 银魂同样可爱。知乎上有人问:“你为什么喜欢银魂?”大家各自侃侃而谈,其中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大概是因为,荞麦面就是荞麦面吧。荞麦面真的就是长这个样子的!” 银魂里的一碗荞麦面 反正看到这儿,我还挺想哭的(我也可能完全理解错这位答主的意思了,但是不管)。这个世界的lovepeace,不在所谓的精英领袖手里,而在每一个普通的madao手里,每个人都有发言权,这种权利能得到充分的保护,岂不就是吐槽的真谛? 我也一直觉得,空知骨子里是悲天悯人的,他不讲金魂,讲银魂。如果金时代表着正面和体面,那银时就是另一面有点儿丧的旗子,固执,黯黯然,吊儿郎当,但是关键的时候,却还是很靠谱。 不想反抗,但还是要反抗,既然事情不能总如自己所愿,那就想方设法过得开心点儿,这可能就是吐槽的本质,一种温和的嬉皮精神吧。 所以,放轻松,真诚点,都是下九流,谁又比谁更值得呢——吐槽即王道。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最便宜的是哪白癜风可以根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