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似火,丽水松阳,由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和松阳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全省中青年摄影人才研修班暨乡村影像松阳论坛在丽水松阳举行。连日的高温,似乎抵挡不了大家学习的热情,研修班学员来自省内高校、各市地摄协的骨干会员和有志于做影像田野调查工作的摄影爱好者近人。授课教师、论坛嘉宾也来自全国各地。三天二夜的课程和论坛,内容针对影像田野调查这个主题展开,安排的满满当当。大家纷纷感叹,这样的学习非常畅快,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体验! 本次论坛,嘉宾云集,来自《中国摄影》杂志主编晋永权、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朱靖江、云南大学讲师、北京大学人类社会学博士李伟华;《中国摄影报》副总编柴选;独立策展人、香港大学“当代摄影研究课程”统筹及责任讲师秦伟;国美跨媒体学院总体艺术工作室教师宋振、天津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系教师高岩;浙江省文联创作研究处处长郑晓林、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宗其、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快拍快拍网创始人、策展人傅拥军;丽水市文化产业办主任、丽水摄影节办公室副主任王培权、省摄协主席团委员、丽水摄影博物馆馆长傅为新等人都参加了此次论坛。还有来自浙江省内学院、协会、媒体带来的七个个案分享,课程精彩,论坛更是贴近主题,开展的有声有色。 研修班课程结束之后,笔者释藤分别对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和摄影师进行了一些简短的采访,下面让我们来听听这些专家,学者,嘉宾以及影友们怎么说! 专家纷纭说论坛 王培权:此次论坛,让我们看到了影像本身的关系,情怀和责任担当,是非常好的一次集结和讨论,相信会给乡村影像这个话题带来新的思路和开拓空间! 高岩:松阳影像以社会学,框架式调查的方法,用摄影解决了一个文献资料的问题。项目深入的关键在如何利用素材资料通过现实的镜像反映出记录者本人与他人的区别。店口项目的核心在以影像的方式重启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作为改革的一枚催化剂,带动了一定社会关系的变革,这是一种观念的联动方式,更是启发了人们共同的记忆,这种将艺术的功能性融入影像调查的方式,让人感受到了作品内部抵抗性同时,也确实感受到了作品新颖。 吴宗其:以前丽水摄影给人的印象多是沙龙式,通过观看松阳的这些影像作品,反映出了松阳摄影人默默的为社会承担责任,这些作品的史料价值远远高于艺术价值,将浙江的摄影现象更加突出的呈现在观看者面前,对推动了浙江摄影进步有一定的作用。 柴选:松阳摄影题材丰富,出过许多有意义的纪实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对推动当地田野影像调查工作大有裨益。 秦伟:看了这些优秀的影像作品,让人不得不考虑影像调查档案的使用问题,建议各地档案机构深入挖掘一些图片档案和文字材料,建立一些数字图片的档案中心,方便大众使用。 郑晓林:店口,大唐在浙江经济发展史上是改革的先驱,是市场经济的萌发之地,在宋振分享的项目中艺术家带着责任去了解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这个艺术先锋项目又在全世界面前露了一次脸。 那么除了这些嘉宾和学者,来自浙江本土的摄影师,以及亲自参与这次论坛的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笔者也对他们进行了一些简短的采访! 释藤:你是本次研修班以及论坛的组织者,这次的活动在你们松阳本土举行,这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你有什么深刻的感触么? 叶高兴:松阳县原点影像文化研究会会长 首先非常感谢省摄影家协会把这么重大的活动放松阳举行。本次活动在整体设计上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一是选定一个培训内容,即“田野调查”内容,非常专一,非常实用,在摄影界这种培训又非常新。二是加入了一个论坛,即“乡村影像论坛”,也是一个专题论坛,研修班“田野调查内容”与论坛“乡村影像”内容互为融合,两个活动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从而实现了摄影培训的新模式、升级版。 本次活动与松阳本土文化非常默契:一是松阳领导对文化非常重视;二是松阳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比如有71个中国传统村落;三是松阳有一帮人已经在探索和实践乡村影像调查,有一定的影像积累。 本次活动会给我们的摄影带来又一次的转变和提升:一是由以前相对单一影像转向比较丰富的影像,比如加入动态影像,加入历史影像;二是由以前比较简单的记录转向比较系统的记录;三是在拍摄中由以前无“我”的拍摄转向在拍摄中寻求“我”在哪里,从而实现我们的影像再“往前一步”。 释藤:这次你是作为嘉宾来参与本次研修班和论坛的,你还带来了自己的项目分享《炊烟升起——浙东南山区传统厨房影像调查》,请问这次研修班和论坛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苏立锁:浙江摄影家、瑞安电视台副总监 这次省摄协在松阳主办白天名师讲理论,晚上摄影师与专家、教授论坛互动的活动方式,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启发性的知识,受益匪浅。现场摄影师讲作品创作实践过程,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摄影经验和田野调查方法等,专家对作品进行了独到的点评分析,特别是专家们一针见血的指出作品的利与弊,以及下一步注意的创作方式和方法,这样不仅在场摄影师学到了一些平时没悟到的东西,也给摄影师指明了创作方向,拓展了提升的空间。 释藤:作为传媒学院,我看你们来了好几位老师,请问你们为什么也要来参加这次论坛?本次论坛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建议想要提出来吗? 李华春: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主任 作为高校教师,其实我们平时的活动圈子相对比较封闭,参加这次活动,一是可以扩大自己的活动圈子广交朋友,二是专业知识有时也会过时,搞摄影也要与时俱进,参加这个活动可以向业内人士学习成功经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以后教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 问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实话,在这几个主题讲座的内容方面我们作为高校教师不可能会很新鲜,我们来的每一位教师肯定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还是来学习,原因是一可以温故知新,二可以看看同行是怎么做的。这次最大的收获是我们从松阳县原点影会会员们的作品中受到的启发。作为一个县级的小协会,会员们竟然能够沉下心来做出那么多的成果,虽说他们的一些成果(作品)还有些需要推敲的地方,但是我感觉已经做的非常棒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了。作为系主任,以后我会向系里教师们介绍松阳摄影师们的创作情况,我感觉我们都应该向松阳原点影会的会员们学习,我们也应该一起策划实施一些大的项目。 谈到建议,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会期不要这么长:一是大家有点累,可能有的人会因为会期长而不方便参加;二是一个讲座太长的话,专家们讲的内容可能会有点“拖”,不够精致,三是人数不一定要求过多,不一定上百人就好,适当控制人数规模。 释藤:在本次研修班里,你应该是属于资深的摄影家了,每次学习的机会我看您都在场,还组织了不少本地的会员来参加,请问这次活动给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秦盱丰:安吉摄协主席 21世纪面对当下急剧变化的社会进程,我省摄影人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好可做之事?本次研修班及论坛,主题:“影像田野调查”,研修班所邀请的老师和嘉宾无一不是在这个话题上有所建树之人,而研修班所在地的松阳亦有叶高兴、郑忠民等一批较早探索影像田野调查实践的摄影人。 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适时的主题学习,对于我而言就像夏日的清凉甘泉,涓涓滋润我心。三天两晚从晋永权老师“影像田野调查的几个基本问题”开篇,朱靖江老师“田野影像笔记——影视人类学基本方法与影像规范”的承接,再到李伟华老师的“田野调查的设计与方法”结尾,更有傅拥军、叶高兴、宋振、苏立锁、潘日伟、陈晓琼、陆怡舟等一众老师们的成果展示和阐释、点评,如此高强度、高水平的集中就单一摄影话题进行研修,这在我省尚属首次,效果显而易见。 虽说三天两夜的学习不能使人一蹴而就,但自我感觉收获还是满满的,自我知识的短板得以填补,眼界得以拓宽,由此,对于自己此前的一些创作萌芽想法已渐渐明晰,自己也期待将此次学习到的知识早日作用于今后的创作项目中去。*研修班中自己有感最有意识的老师语录“不做浪费的人类学家”。 释藤:你为什么从江苏这么远来浙江参加研修班的学习?参加这样的学习对你来说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刘妙龄:江苏南京财税干部 伴随着以多元共生为基本特点的“浙江现象”的出现,浙江摄协各类专业活动频繁,协会构建了一个由“大讲堂,工作坊,中青年研修班和新峰计划”等层级,各有侧重,点面结合的培训体系当是推手之一。我虽然在江苏南京,但是这样专业的学习机会还是很少,看到浙江的氛围这么好,我很羡慕,俗话说见贤思齐,所以我通过网上联系到了省摄协的负责人,赶过来参加学习了。感恩的是,毛小芳老师和大家也接纳了我。 参加这次研修班,自然有知识点方面的收获,比如田野调查的原则、方法、基本构架等等,但更主要的是眼界的打开和观念的更迭。同样是田野调整的方法,晋永权先生完全用网络收集的照片去剖析研究、朱靖江老师充分尊重异文化的主位观点发声、李伟华老师在温情中亮出的尖锐冲突、宋振老师加入的主观提炼和适度策划参与社会变革……,所有这些引发了我对摄影可能性的思考,也加深了摄影参与社会变革的信心。 释藤:本次论坛,你可能是最年轻的学习者了,知道你还在读大学,这样专业性很强的论坛,对于你一个大学生来说有什么收获呢?谈谈你的体会吧! 周舒涵:中国计量大学学生 能参加这次的研修班我的心情是小雀跃的,不论是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对“田野”、“影像”、“人类学”等有了新的认识,还是在论坛中感受到项目的“温度”和艺术本不具备的“功能性”。到今天,也许作为研修班,这是一个结束,而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新开始。 平时在生活或创作中,我常会遇到是非取舍上的困惑,或是许多不同价值观的拿捏,陷入反复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怀疑,而通过这几日的课程以及晚上的论坛,相比起学到的理论知识,老师们的思想高度、价值取向对我的震撼更大。我意识到我必须保持汲取知识的稳定习惯来支撑我尝试进行自己的思想输出。还有一些收获,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而我相信它是存在的,会在之后的几年或是几十年慢慢发酵滋养着我隐秘地成长。路很长,希望自己能扎实稳定地走下去,也尝试着发挥自己的力量对他人有一点点影响。 论坛主持之一浙江省文联创作研究处处长结束时说了三个出乎意料:1,大家高涨的热情和党委政府的重视,出乎意料;2,话题的广泛和深度,出乎意料;3,我们的收获之大,出获意料。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主要在于有三性:1,话题性,非常接地气,让所有参会人员有着共振和共鸣;2,实用性,每个人听了以后,都会有所得,并且都可以马上就去使用;3,历史性,我们的努力将会为乡村文明的历史进程,留下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 赞赏 长按偏方制白癜风白癜风能够治疗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