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是浙江省九大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资源丰富。为加快“森林浙江”建设步伐,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目标,松阳县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有机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打造循环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松阳现有竹林14.8万亩,香榧、油茶、板栗等经济林27万亩,但一直以来产出少、效益低。为此,该县按照发展现代林业的要求,结合园区建设,在竹产业优势区以及油茶、板栗传统种植区全面发展林下经济,着力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一是推行“竹林姬松茸”循环栽培模式。选择毛竹林下发展姬松茸,利用生产姬松茸后的基质废料为竹林提供有机肥,同时培植过程中松土、除草等作业又改善了土壤条件,使立竹度提高了10~20%,冬笋、春笋年增产斤,竹林亩均增效余元。而竹林遮荫则为姬松茸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姬松茸品质普遍较高,镉的含量在5PPM以下,达到出口标准,价格大幅提升,亩产值可达0元,纯利润达元,破解了外贸姬松茸生产的瓶颈。 二是推行“经济林禽类”循环种养模式。选择油茶、板栗低产林改造基地发展林禽经济,特别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鹊山鸡养殖产业。利用山地果林里存在的大量青草、昆虫等为鹊山鸡提供天然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同时,鸡排泄物为林地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源,在减少经济林病虫害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原来粗放管理的老油茶基地产值由元/亩提高到元/亩,形成了以养促林,林禽共存的良性循环。到目前,全县具规模的特种养鸡户有68户,年出栏量60万羽,产值2万元,农民人均增收元。林下养殖模式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 打造替代模式推行以短养长---以食用菌为主导的资源消耗型产业是松阳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在近年来原材料紧缺矛盾逐步突出的情况下,松阳提出“短期发展香菇、高山蔬菜,中期发展笋竹林、水果,长期发展香榧、油茶”的山区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推动资源消耗型产业向生态效益型产业过渡。 根据香榧投产期较长的特点,在新发展的基地中套种茶叶、金银花、百合、太子参、黄豆等,开展林下复合经营,实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县香榧种植面积达5万亩,形成了上寮山、村头、黄山头、棋盘山等一批香榧复合经营的特色村和林下复合经营基地。 打造补充模式提高空间效益---随着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下山脱贫工程的推进,山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闲置山林资源也开始增多。为此,松阳开辟蛙类、野猪、梅花鹿等野生动物养殖场,发展特色生态养殖。 通过林下生态养殖项目的实施,既为特色产业发展找到了适合的场所,又使闲置的林地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林下养殖畜禽粪便与其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促使两者快速分解,起到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促进了林木生长,而森林也给畜禽生活营造了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有利于向社会提供更多绿色、健康、环保的畜禽产品。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和森林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了林业增长方式,拓宽了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真正走出了一条“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的山区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赞赏 长按中科医院专家微信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