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乡村营造

松阳双村记——空间针灸与城乡建构

撰文王维仁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1

界首村空间针灸策略五帖

界首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松阴溪流域北侧,是古驿道进入松阳交界的第一个村落,故名界首。界首由于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历史上就是松古平原周边的一个富庶村落。伴随明清时期贸易的发展,界首逐渐沿着松阴溪畔发展出一条繁荣的商铺街,并建设了沿街牌坊与重要的公共建筑。

这两年为了配合松阳县历史村落的保护与修复,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的设计团队沿着界首老街由北到南,从对大会堂的修复重建开始,将设计延伸到背后的溪畔广场与两侧的公共空间。设计团队继而受邀设计禹王宫对面的遗址花园,确认了禹王宫与侧殿的遗址位置,将规划延展到南、北两端的刘家祠堂与震东女子学堂周边。

两年间,设计团队陆续对老街一侧的四合院宅邸如居易堂和东侧的卓庐四合院,进行了空间的研究和再利用设计,并做了老街南侧地景复育与游客站亭的设计。通过这一系列对界首村公共建筑进行的由点成面的针灸式改造,期望在带动界首文化生态旅游的同时,更能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公共空间,并形成社区共识。

界首村总平面图

大会堂叙事

界首村大会堂入口

设计借由保存并更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革历史建筑,重建界首村明清以来的禹王宫、戏台、驿道与松阴溪的象征关系。除了修复及更新原有的木桁架大跨距会堂,更打开了会堂前后的建筑立面,透过植入通透的现代材料,建立了界首村纵向聚落老街与水岸山景的横向连接,将会堂空间转化成为崭新的城市空间剖面。经由会堂建筑背立面开间退缩,使空间前后反转,在背立面形成新的建筑前廊,彰显面对溪畔广场与地景的联系。透过强化建筑两侧的砖墙深度,凸显空间内外展示窗的双面个性,强化建筑空间叙事的潜力。新的会堂建筑,不但意图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与旅游共织的公共空间,更希望成为修补不同历史阶段建筑痕迹与村民集体记忆的桥梁。

界首村大会堂平、剖面图

界首村大会堂内部空间

界首村大会堂建造过程

界首村大会堂侧立面展示窗

四合院叙事

设计借由对居易堂、刘家祠堂等四合院历史建筑的展示设计,更新聚落肌理的内部设施,开放内向性的院落成为公共空间,结合线性的老街驿道,与城市空间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沿着与松阴溪平行发展而成的老街驿道,店铺与序列的牌坊衬托出沿街配置的禹王宫、戏台、祠堂与四合院大宅。居易堂是松阳平原士绅家族典型的两进双层式大院,除了灰瓦白墙与木雕精美的院落与阁楼,还有街坊素人画家刘为朝老先生的画作,共同叙述着界首日常的历史、文化与地理。

卓庐叙事

界首村卓庐水庭

卓庐为民国年间在刘氏家族的四合院宅邸后增建的五开间院落。乡绅主人刘德元为震东女子学堂首任校长,在他留存的《赤溪存草》文集里详细描述了传统文人在建宅过程中,对环境的感知及对建构技术的思考。卓庐的空间表达了简洁的民初建筑风格和特征,站在二层的四合院和回廊,可以远眺周边山景。改建的若家民宿设计维持了一层性格鲜明的长方形垂直内院,在两个对称的小庭中引入了一对镜面水体;透过住房的前门与后窗,前水院的光影与后花园的推山苔庭构成一个连续的空间整体。同时,通过侧入口的门厅、天井的光影、外庭的大树与门廊,让卓庐院落的内与外成为界首公共空间系统的重要节点。

界首村卓庐平面图

界首村卓庐剖面图

禹王宫叙事

界首村禹王宫改造意象图

禹王宫由东向西面对松阴溪,与驿道老街对面戏台共同构成界首历史村落的空间核心;村民的日常活动与逢年过节的民俗庆典,更是界首村的集体历史记忆。大火之后荒废多年的禹王宫废墟,在界首历史与公共空间的重建中,再度得到了政府和设计团队的重视。设计经由对禹王宫遗址柱础台基的勘查测绘,以及民俗绘画的记录和口述访谈,利用轻质的铺面玻璃与架构,引发村民与访客对当年禹王宫繁华盛景的想象,以含蓄的方式描绘失去的历史建筑,也同时维系了古迹废墟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距离美感。设计同时计划整建并利用残留的侧殿与厢房,作为禹王宫的历史展览馆,彰显界首村的文化与生活记忆。

2

平田村空间建构策略

松阳的四都乡山区除了平田村,沿着蜿蜒的山陵线还有塘后、西坑和陈家铺等几个聚落。不同于平地村的灰瓦白墙和整齐的聚落布局,松阳的山村一般是随着山坡地形发展,沿着村口逐级而上,除了夯土房子还有穿过村里的山溪和山头的菜园,以及谷地里大片的竹林。每个村子都对着层层的山峰和深不见底的山谷,每个村子的风水除了村后左青龙右白虎的山势,还有村前溪谷与水口龙穴,加上周边丰富的林木和山产,成为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生态体系。

经由县里保护古村建筑与社区活化政策的推动,平田村的小江收购了亲戚们空置损毁的十来栋老房子,决定整修改建成休闲民宿。王维仁建筑工作室负责设计村子入口区域的建筑群。沿着不到半米宽的石块路面逐级而上,设计包括入口右侧江家的四合院祖宅和附属建筑,以及右后侧的茶亭和周边的小广场。

平田村合院总平面图

合院与开间

平田村合院入口庭院

典型的南方四合院住宅,沿着中轴线从门厅到大堂一般是开敞连续的公共空间,院子前后厅堂通风对流;主屋两边的卧室和院子两侧的厢房是以木墙分隔的私密空间。走进门厅后,迎面当中的天井院子,不仅是蓝天白云和竹子山林的建筑框景,更是日出日落以及阴晴雨雪的季节变幻。

作为公共建筑的四合院,拿掉木墙分隔后成为开敞的流动空间,能够完全彰显出以梁柱间架的结构体系为主体的结构空间个性。游走在相对中性而连续的柱列空间之中,不论是明间次间还是前厅后堂,通过正当中院子的光影与温度的细微改变,都成为空间与时间的主要参考点。在这样的空间情境下,天井周边出挑的屋瓦檐口与地面精致的卵石纹理,除了承担遮阳挡雨的环境功能之外,更是处理建筑与自然关系的必要空间修辞。

改为接待和餐厅功能的新四合院不再具有住宅功能,打开隔墙以后呈现完全中性的流动空间,公共与私密的空间属性与起居卧榻的使用功能成为次要,桌椅台柜的家具是调整空间功能属性的唯一道具。在解放了公共与私密的空间功能属性后,除了穿斗式间架与檩条构筑成的结构秩序,还坚持着彰显主屋和门厅、厢房和过道的传统空间区分,院子的空间角色界定成为设计的首要问题。

去功能后的新四合院应如何彰显当中的院子?围合院子的木百叶门扇是新加入的唯一建筑元素,也是最重要的空间表现。这一层门扇强化了建筑界定出的一片自然天地,是建筑与自然边界的缓冲:门扇的内外与开关之间、空间光影的区隔与通透、物理环境通风与保温,都是身体体验的自然延伸。

平田村合院首层平面图

平田村合院二层平面图

平田村合院沿街街景

建构与材料

在建构上,平田四合院的重建尝试土与砖、木与钢的构造,设计团队和工匠学习建立共识的工作记录。传统木构造的屋架和砖土构造的外墙是两个独立分工的建构系统:穿斗式的桁架撑起檩条、屋架和椽子,屋顶的瓦提供遮阳挡雨;围在屋架外圈的厚墙则是夯土构造,起到防风、保温与稳固、安全的作用;院子的一圈内墙和隔间则是可以配合使用调整的木构造。

开工的前两个月从杉木备料开始,四个木匠已经在附近的祠堂里开始锯凿削刨,把所有的木构架构件准备齐全,并用毛笔标示分类,柱、梁、枋、斗、檩、椽,井然有序地清楚排列。宅基地上,我们尽可能地保留周边可用的夯土墙。不堪使用的腐朽木料放火一烧,百年的老宅只剩下空荡的地块加上天井的石基,以及四周一圈残存的高高夯土厚墙。来回踏步在宅基地上,估量着房间的尺度,脚底仿佛还能感觉到大火后土壤的余温,等待新建筑生命的开启。屋架木构造完成但还没上瓦的那一刻,显现出了建筑空间未完成的材质编织,屋架和檩条的骨架框出了空间的尺度与形貌。

平田村合院结构分析图

平田村合院内部空间

在将近一年的建造过程里,从备料整地到木构造的落柱上梁、土构造的砌墙整土,再到上瓦隔间、门窗铺地,基本上都是由木匠师傅和土石师傅完成,两个建构系统交互配合,加上村里临时工人挑土搬石。工匠师傅们是不看施工图的,而我们将所有部位的图纸模型打印出来,对一片片墙体和一个个窗子进行解释和放样。在一年多的设计和施工期间,工作室也参与了整个营建过程。

村广场和叙事空间

平田村合院与村广场

四合院一角的茶亭是进入村里广场前必经的地标。从亭子的正面看下去就是四合院东侧厢房覆土的屋顶,呈现了公共空间的广场潜力。中国的古村落是一种教化的叙事空间,公共空间叙事往往是儒家和风水的生活论述。在平田四合院的重建中,最令我们振奋的是在建造过程中逐渐浮现出的四合院本身与周边环境的公共空间,以及村民参与的叙事,逐渐完成了原来设计者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想象与投射。建筑师包揽设计监工、协调经费和指挥工种调度的工作,并和匠师、村民一起讨论瓦砖的铺设和收边。参与的工匠和村民坐在广场的大石边,热心地议论新广场和旧牛棚的改变,带动了21世纪的社区民主——村民共同叙事的公共空间。

就建构而言,松阳平田四合院的重建是土与砖、木与钢的构造尝试,也是工匠学习建立共识的过程。就空间而言,功能转化与隔间调整的四合院,彰显了开间构架的结构空间本质和围合院落的正负空间关系。建筑形态的左右两侧和后面的加建,是四合院配合功能顺应基地的变化延伸:看山观水的西侧院、服务储藏的东厢房与生火烹食的后院,更巧妙地回应了周边的石墙与水文。一年多的建造结合了山村里云、水、林、土的山气,更带动了周边公共空间的形成,再度开启了村民参与空间叙事的传统。

四合院餐厅取名“山家清供”,完工一年后,业主希望我们可以继续设计四合院周边的几栋小房子,把前边原来的牛棚猪圈和后面的一栋房子改成酒窖、民宿和农产品展厅。这样,也使我们想把平田村的公共空间由点到面逐渐改善的意图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紧接着,隔壁的塘后村也找我们探讨把村子后的旧村宅改成驿站并在村口修建村公社的构想。除了开始构思建筑的设计改造,我还在思考如何将松阳四都乡这几个紧邻的山村形成一种共享的合作体系,是否能够利用登山驿道、单车径、电瓶公车等现代设施,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平田村合院二层外部空间

平田村合院一角

3

后记

松阳的界首村和平田村是这两年来我去的最多的两个村子,平均每个月都从香港飞到温州,然后经过将近3h的车程到松阳县城,再搭车半个小时才到村子。虽然舟车劳累,但我却乐此不疲,因为这里是我多年来对传统与现代空间以及城乡建筑探索实践的地方,也让我对村子周边大山溪流与树林田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这两个村子里,我除了成为荣誉村民或乡贤,更对传统的土木建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它们印证了我一向主张的针灸式由点成面的城乡空间改造方法的正确性。

王维仁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主持人;美国建筑师学会、香港建筑师学会、都市设计学会会员;柏克莱加州大学建筑学硕士、台湾大学土木系硕士及地质系学士。曾任香港大学建筑系系主任,香港建筑双年展策展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竹交通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大学客座教授;美国TAC建筑师事务所协同主持人。其研究领域为合院建筑形态演变、中国建筑与城市。

本文全文刊登于《建筑技艺》杂志年8月刊(乡村营造),转载请在文首注明出处。

购买本期杂志,请识别下方







































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yxjt/1318.html

------分隔线----------------------------